2005年4月28日 星期四

創世記 (8) 050428

神〝稱〞:命名代表主權
時間, 空氣, 與水利工程

國語

2005年4月21日 星期四

創世記 (7) 050421

創造生命之靈, 智慧之靈
上帝之內住
動力過程及開放系統之宇宙
神與自然之動力、創造、互動關係。
反〝遠神論〞

國語

台語


創1:3
內容摘要

上帝用話來啟示自己
上帝是有位格的,也願意自我啟示
上帝是光
上帝創造宇宙的韻律
休息與工作同是上帝所看重的

本節最重要的字是「道」﹝說﹞。語言是人與動物很大的差異,動物的語言本質上是比較簡單的,人類的語言卻可包含很多涵義、符號與象徵。人透過肺部、喉嚨與嘴唇肌肉不同位置,使空氣產生不同頻率的聲音,並賦予它不同的意義。利用這些聲音所傳達的訊息稱為資訊 (information)。電腦的資訊結構是0與1﹝off 與on﹞的排列所形成的。人身體的資訊則存在DNA裡面,DNA的字母只有四個:A (adenine)、G (guanine)、C (cytosine) 與T (thymine),透過這四個字母的排列,決定一個人的身高、體重、IQ、髮色、膚色…等information。

烏來溪下的石頭散佈在溪中,大家認為那是沖流衝擊石頭後,巧合所造成的。為何我們認為那是巧合呢?因為石頭的排列方式沒有資訊。在好萊塢山邊也有石頭,可是這些石頭若從遠處看過去,發現它是”Hollywood”,這些石頭的排列就有資訊。我們也可以說這些石頭與烏來的石頭一樣,是巧合造成的。但我們更相信,好萊塢的石頭含有資訊,石頭的背後有一個主體(subject)使石頭作特殊方式的排列。

主體內心有某一意念,就藉語言把他的意念表達出來,使聽的人可以了解他所要表達的意念,這種過程就是溝通。以聖經的名詞來說,我們稱之為啟示。﹝啟:打開,示:給你看﹞。上帝透過啟示,使我們去了解上帝。所以基督教也可以說是啟示的宗教。這樣的動作在創世紀1:3用「說」來描述。

「說」就是啟示,是上帝把祂內心的意念表達出來。上帝創造了靈界,也創造了物界,又把靈放在物界中的人類身上,所以人擁有物界與靈界的特質。要了解人類,我們可以透過兩個途徑,一是觀察他的身體行為,透過肢體表達意念的方式,稱為非語言溝通,例如:眉毛、眼睛、關門的聲音。非語言溝通比較不精確,常會有誤會,所以還是要透過語言溝通比較能正確了解說話者心中的意念。我們的上帝是願意讓我們了解的神,因為祂創造的第一個動作就是說話。

為何上帝要用說的來創造天地呢?
第一,上帝是具有位格的主體,是個靈。
第二,上帝是願意自我啟示的上帝,就是願意將自己的心意表達出來的神。
第三,上帝是會說話的上帝


上帝是有位格的主體,而不是客體。主體與客體的不同點,是主體會改變,而客體是不變的。佛教認為最高的是法,是不變的。因此佛教徒常說佛法無邊。所謂的法就是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不是不報,時候未到」,也就是公平原則。所欠人的,今生未還,來生要還。「法」是沒有位格的。我們所信的上帝是有位格的,我們對上帝有時也可以撒嬌,所以基督徒可以禱告。犯錯時,可以藉著禱告認錯,對刑罰討價還價。我們的上帝是主體的,是有位格的,可以斟酌情況決定處罰的方式。

上帝不只有位格,而且願意自我啟示。約翰福音1:1-4「太初有道、道與 神同在、道就是 神。這道太初與 神同在。萬物是藉著他造的.凡被造的、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。生命在他裡頭.這生命就是人的光。」道就是上帝的話,也是上帝本身,又是光,是生命。光本身就是個奧秘,物理學家發現光是一個粒子,叫光子。光也是一種能量,它有波的特性,有波長、波峰、波谷,有折射、反射現象。光具有兩種不能同時並存的特性。耶穌的身分既是人,又是上帝,這種雙重身分看似互斥,卻又同時存在的特性,很難解釋的清楚,如同光的特性一般。光是一種能量,也是生命的源頭,聖經就用光來比喻上帝。

光有許多作用。當我們處於黑暗之中,光可以為我們照亮方向。但當我們暗地裡想做壞事時,光會使我們的企圖行為曝光。光有時會幫助我們,有時會指出我們的錯誤,因此有人喜歡光,有人討厭光。聖經記載光的作用有兩種,一是照亮「人點燈、不放在斗底下、是放在燈臺上、就照亮一家的人。」﹝太5:15﹞,二是責備、揭發「凡作惡的便恨光、並不來就光、恐怕他的行為受責備。」﹝約3:20﹞。耶穌每到一個地方,人對祂就有兩極化反應,一是歡迎祂,另一是恨惡祂。

創世紀1:3記載了一種公式。「神說、要有光、就有了光。」﹝創1:3﹞上帝有兩個動作,一個是說,一個是看。這個公式就是上帝說有O,就有O,上帝看O是好的,六天來都是這樣的形式。這個公式代表幾個訊息:第一,上帝有大權能,祂要做什麼事都易如反掌,祂一說立刻就成了。第二,上帝不是工作狂,祂每完成一件事,就會停頓休息一下,欣賞自己的作品。而且又有晚上與白天之分,使生活有節律,這是上帝要我們從中學的功課,有工作、有遊戲、有休息、有勞苦。如此人才能健康。人不能一味的工作,沒有休息,否則身體會垮掉。上帝是全能的,祂可以一直工作,但祂在1:3向我們展示(demonstrate)一個健康的生活型態,那是工作結束之後,會停下來欣賞自己的作品,會享受工作的成果。

聖經在這裡說:「有晚上,有白天」,為何不說「有白天,有晚上」,有一種解釋是休息與工作比起來,休息比工作更重要。休息夠了,我們就可以做很好的工作。並不是工作做到累了,才停下來休息。「有白天,有晚上」是強調白天,「有晚上,有白天」是強調晚上。有時我們不自覺的受到資本主義的影響,會認為時間就是金錢,會把休息、遊戲等活動視為浪費生命。我們從創1:3看見上帝給我們留下榜樣,要工作,也要休息。

上帝看祂的工作是好的,「好」的定義可有兩種,一種是好處,一種是美好,第一個是倫理道德上的良好,另一是美學上的美好。

上帝把光與暗分開。「分開」是上帝在混亂無序中產生秩序的作法。很奇特的,上帝居然沒有將暗完全消滅,反而使暗存在。因此我們就活在一種緊張的環境中,有光也有暗。這可以有很多聯想。例如一個人受洗接受耶穌之後,因信被稱為義之後,他的心中還會不會有黑暗?從創世紀1:3來看,上帝使光照入黑暗之中,黑暗繼續存在,只是與光分開,基督徒的心中是光與暗共存的狀態,是比非基督徒更覺得有善惡衝突之矛盾。以前認為沒什麼的思想行為,如今被光照之後,會覺得羞愧、會覺得難過。這是一個成聖的難處。同樣,在教會裡也是一樣,教會的基督徒有很敬虔的,也有不太好的基督徒。上帝容許暗與光並存,是要讓暗有機會變成光,人與教會由暗變成光的過程,就是成聖。

總之上帝的話是有能力的,是生命的源頭。「因為他說有、就有.命立、就立。」詩33:9強調上帝的話大有能力。「神就是光、在他亳無黑暗.這是我們從主所聽見、又報給你們的信息。」約壹1:5則表達上帝就是光。


Q: 上帝的屬性為何又慈愛、又公義。是否矛盾?


A: 基督教的上帝有兩個屬性,慈愛與公義。這比佛教徒所信仰的更複雜,因為佛教只強調公平公義,所謂公義就是該給就給,不該給就不該給。而慈愛是不該給的也給他。例如上班族每月薪資三萬元,月底拿到了三萬元,是老闆該給的,但是老闆發現員工的太太生病了,他又多拿了三萬元給那一位員工,這額外的三萬元,就是不該給的,是慈愛的,對其他員工而言,老闆不公平,基督教所信的上帝既慈愛、又公義,這是一個彼此矛盾的想法,必須用邏輯以外的想法才能理解。基督教思想充滿這類的矛盾思想,又例如好人受苦,惡人未必,無罪的耶穌卻被有罪的人釘十字架。當無罪的耶穌為有罪的人死的時候,有罪的人被感動,因此願意改善自己,這就是福音,就是生命的改善,耶穌的犧牲是慈愛的表現,卻不是公義的表現,這是基督教的思想矛盾。

那麼上帝就將慈愛賜給所有的人嗎?不是的,上帝只將這賜給願意要的人。祂將機會給每一個人,凡願意接受的人,就可擁有慈愛。基督徒可說是賴皮,不應得的恩典也想要,佛教徒反而是敢做敢當。

另外,上帝也希望我們也學祂的榜樣,這就是饒恕。上帝也說,我們在地上若不饒恕人,上帝在天上也不饒恕我們。「你們各人、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、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。」﹝太18:35﹞

2005年4月14日 星期四

創世記 (6) 050414

靈界之叛逆
自然界遭殃

國語

台語


創1:2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

內容摘要

創1:2的另一種解釋:chaos是一種過程
神的靈是創造生命之靈,是智慧之靈
神的內駐
運行是動力的過程 (Dynamic Process)

神論

上一次提到創1:1與1:3之間有一個很大的洞,即「空虛渾沌、淵面黑暗」,傳統上的神學解釋稱為「Gap theory」。這種解釋在道德上都有負面的意義,代表死亡、邪惡、抗拒神的。這不是聖經,只是聖經的解釋。

創1:2還有另一種解釋,它是創造宇宙中的一個過程,並非叛逆的結果。主要的論述是來自「chaos」﹝混亂無秩序﹞,與chaos相對的就是cosmos﹝秩序﹞。Chaos與cosmos哪一個比較好?當我們認為cosmos比較好時,就已經隱含了道德化的解釋了。近代神學家開始思想chaos沒有秩序只是個中性的概念,還是真的不好?以前的人比較不易處理無秩序的東西。但是近代電腦科技有一個random number generator,其所產生的數字完全沒有次序,這代表電腦已經有能力處理無秩序的能力。因此,一些神學家開始在想,chaos﹝混亂﹞可能也是一種寶貴、重要的情況。因為chaos代表無秩序,也就代表它可能會發展成各種可能的秩序。數學家稱為chaos theory,認為chaos不一定不好,它是一種潛能(potential)。意思是既然無秩序,那我們就可以將之排列成多種秩序。一旦有了秩序,也同時失去了成為其他秩序的可能性。換句話說,潛能(potential)一旦被發展成實際(real),它就失去它的潛力(potential)。當一個小孩子人生還無方向時,小孩是處於chaos﹝混亂﹞之中,一旦他成人,選擇了人生的方向,例如成為一個醫師,有了秩序,就阻止其他的可能性。因此,我們也可以說,秩序可能會阻礙一個人繼續的成長。

傳統就是我們的祖宗在沒有秩序之中找出秩序,後來變成習慣,久而久之,就沉澱發展出傳統。有時,傳統會阻礙進步,為要持續的進步,傳統會面臨失序,然後再發展出更好的秩序與傳統出來。因此,chaos可能也只是一種過程。以教會而言,長老會經過很久的醞釀,形成了禮拜的傳統,也有禮拜的神學,唱詩的時候也習慣用鋼琴伴奏,突然有年輕人跑來,說要用吉他伴奏,就會有人反對,認為這破壞秩序。甚至認為這是聖殿,不應該用吉他。又有人要把鼓拿到禮拜堂來敲,反對的聲浪更大,認為這會影響他人敬拜上帝。我們教會在導入吉他、鼓帶入禮拜之中,也產生一些不安定、氣氛不好的階段(chaos),最後在第三堂禮拜逐漸適應這種敬拜方式,新的秩序又產生了。社會、政治也是如此,以前黨禁、報禁時代,人民習慣一言堂,做事有效率,直到有人出來反對,產生反對黨,國家也經過一段時間的混亂(chaos),最近,似乎又產生新的秩序,這又稱為民主的陣痛期。家庭也是如此,夫妻、親子之間似乎都會有一些陣痛期,才產生新的平衡。

生命似乎都是如此,當生命需要有轉機,chaos是一個過程,它是用來挑戰舊有的秩序,引發一個新的秩序。因此,chaos與cosmos就沒有好壞之別,它們都是一種過程。

神的靈(rehap)
rehap有兩個解釋,一是靈(spirit),一是風(wind)。聖經裡記載尼哥底母來請教耶穌,耶穌說「風隨著意思吹、你聽見風的響聲、卻不曉得從那裡來、往那裡去.凡從聖靈生的、也是如此。」﹝約3:8﹞這裡的風與靈,在希伯來文都是同一個字(rehap)。聖靈如同風一樣,祂怎樣來、怎樣去,我們無從知曉,只知道被聖靈感動會產生效果。耶穌所要表達的是看不到的東西,會產生看得到的效果。創1:4「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」可直接翻譯成「颶風掃在水面上」。「運行」這個字,在希伯來原文也可以是老鷹「煽動」翅膀中「煽動」的意思。我們可以想像創世之初,汪洋一片,大風掃在海面上,波濤洶湧,可是聖經却描寫成「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」。

申命記32:11「又如鷹攪動巢窩、在雛鷹以上兩翅搧展、接取雛鷹、背在兩翼之上」記載中「搧展」就是「運行」的意思。這一段經文,和合本採字譯法,因此有「搧展」的翻譯。新譯本此處並沒有將「搧展」翻譯出來,是採意譯法。「搧展」可以有許多意義,可以是強迫小鷹離巢學習飛翔,也可以是一種飛行示範,又可以是老鷹鼓動空氣使小鷹漂浮起來,幫助小鷹飛行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,像是老鷹很有耐性地幫助小鷹成長到具有飛行的能力一樣。神也很有耐心的等待,幫助整個宇宙到了成熟的地步。因此1:3表示宇宙成熟的過程。

神的靈是創造生命靈,是智慧之靈。
「神的靈」一詞,是生命的來源。約33:4「」代表賜生命的靈。箴8:1「智慧豈不呼叫、聰明豈不發聲。」8:22「在耶和華造化的起頭、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、就有了我。」神的靈在這裡代表是智慧創造的靈。這裡反應出神在創造之時如鷹孵蛋,用翅搧展幫助小鷹成長,這是一種細膩母性的表現,無法用父愛來形容。「神的靈」的字根是sophia,代表女性。這也平衡了上帝與我們的關係,有時如父之威儀,有時又如母之細心呵護。我們要明白,神既非男性,也非女性。許多神學家不小心也會誤以為神是男性,甚至認為男性比女性偉大﹝因神是男性﹞。聖經為了讓我們認識上帝的本質,有時會以男性來比喻,有時也用女性做比喻。

其他宗教對神的性別看法不一。一貫道認為神是女性,他們稱為無極老母,以前民間宗教拜天公,是男性。現在有新興宗教所拜地母,是女性,因為地母孕育眾生。女性的神比男性的神更能表達對人類的愛。男性的神多表現出神公義的一面。但無論我們如何表示,上帝既非男性,也非女性,我們用男性、女性來描述上帝,只是要使我們更了解上帝的本質而已。

神的內駐

在創1:1「起初上帝創造天地」所表達的上帝是至高的上帝,基督教將一切分為creato與creature,表達上帝﹝造物主﹞與天地﹝被造物﹞之間有一條無法跨越的鴻溝。天代表靈界,物代表物界。上帝距我們太遠、太偉大,使我們無法去了解祂、去研究祂,我們又稱為超然的上帝、至尊榮(Majesty)的上帝。但是在創1:2「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」又表達上帝與人親近,祂不只是在高天之上,祂是下到了渾沌空虛的淵面,如同風吹在水面上一樣。1:2所表達的是上帝的可親近,是以馬內利﹝神與我們同在﹞的上帝。上帝的靈不只在我們裡面,也在黑暗之中。上帝的靈不只是在光明之中,也在黑暗之中,目的是要在黑暗、沒有秩序空無一物的宇宙之中,孕育出次序出來。這裡所要表達的是上帝的靈不會只挑聖潔的、乾淨的、光明的地方來住,祂也會在黑暗的深淵之中,會在大家受苦的環境中與我們同在。這如同古代皇帝微服出巡,脫下尊貴的龍袍,穿上百姓的衣服,才可以看到社會的真實面。

這樣的觀念,使我們可以自省,我們是否在愛滋病患中看見耶穌?是否在一個妓女的臉上看見耶穌?或是我們會斥責怎可如此比喻耶穌?「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」水就是淵面,而如果淵面也代表黑暗、地獄的話,神就在那裡。耶穌曾說,在末世時,祂會問:我餓了、我渴了,誰拿東西給我吃、拿水給我喝。可曾想像在非洲瀕臨餓死邊緣的小孩子當中,耶穌也在他們當中嗎?這是「神的同住」的第一個意義。

「神的同住」的第二個意義,就是當我們看到黑暗痛苦的一面時,不要以為上帝不在那裡,我們做了什麼事,上帝不會知道。每一個人在犯罪時,都以為上帝不在那裡,才敢犯罪。當我們想要大聲斥責小孩時,如果我們想到耶穌站在小孩旁邊時,我們的語氣會不會和緩一點?

聖經描述當雅各用計奪取長子的名份後,他的哥哥發誓要殺他,當雅各逃命,夜宿荒郊野外時,萬萬沒想到,上帝也在那裡。雅各講了一段話:「上帝在這裡,我竟不知」。大家可否有這樣的經驗,在黑暗的環境之中,體會到上帝的同在?

動態過程 (Dynamic Process)

「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」並非靜態的、封閉的環境,而是動態、開放的環境。「運行」有兩種意義,神的靈與淵面有互動,祂也容許淵面的存在。運行表示有一段時間的互動,這不像第四節以後,神說有光就有光,好像開關一樣。為何神的靈運行在淵面上要如此麻煩,要花那麼多精力來互動,為何不要像創造光一樣,說有就有?上帝在創造靈界與人類,有自由意識之後,祂就跟靈界、人類磨時間﹝這就是運行﹞如同媽媽帶小孩長大一樣,用智慧與愛心,有耐性的使小孩願意與媽媽一起成長,「運行」代表願意跟我們互動,可以討價還價,一直到我們願意成長。

「運行」不只代表動態的觀念,它也代表一種過程。它代表一直在變化的,不是已經定型完成的觀念。我的小孩曾在十幾歲時,在房間門口掛了一個牌子寫著「God is not finished yet」表示父母不喜歡小孩的某一部分,上帝正在改善中,藉此提醒父母對青春期的孩子,不要亂發脾氣。這個觀念很好,值得我們提醒自己。

有一個神學問題:「基督徒能否成聖?」一般教會都同意當我們接受救主耶穌的一剎那,我們就被上帝認為不算有罪、已經稱義了。從不算有罪,到真的無罪,這叫成聖的過程。這部分不同教派之間的看法不同,加爾文教派成聖的過程一直到人死了才會停止。約翰衛斯理則認為人在有生之年可以達到聖潔的地步,因此稱為聖潔會。我個人的看法比較傾向加爾文教義,因上帝的靈運行在黑暗之淵面之上,使我一直有成長的空間。這樣我們與神之間有著開放、互動的關係。

神論 (Seism)

關於宇宙到底有沒有神,有幾個不同的看法
1. 不知論
2. 無神論
3. 有神論
3-1 宇宙就是神 (Pan Seism) 泛神論
3-2 神住在每一個被造物中 (Pan an Seism) 台灣民間宗教到廟裡去請神住在偶像,使其住在偶像裡
3-3 多神論 (Poly Seism)
3-4 主神論 (King of Seism)
3-5 陰陽、善惡論 (Dual Seism):波斯
3-6 單神論 (Mono Seism):猶太人的觀念
3-7 三一神:基督教的三位一體

在神論之後,又發展了一個Desim的觀念,Desim﹝遠神﹞論者認為上帝創造宇宙之後,就把管理權交給人類,人也不用再求神了。許多基督徒有時有Desim的觀念,只在一些事上禱告,而不是凡事禱告。我們要清楚「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」的意義,上帝是內駐的,是持續的與我們互動的,我們應當隨時禱告,使我們持續不斷的與神互動,才是「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」真正的意義。

2005年4月7日 星期四

創世記 (5) 050407

宇宙之開放性及依存性
上帝之超然, 主權、能力、智慧
上帝之存在乃信心宣告
神蹟之理論可能性

國語

台語